2018年11月24日,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朱嘉明教授在“第二届互联网思想者大会”上发表演讲:《现在:需要重新定义人类生命》

2021-06-29 17:45:58 CIDA


 图片关键词

2018年11月24日13时,第二届因特网思想者大会在东升国际科学园圆满开幕。会议当天来自各社会各界的近300人参与了会议,因特网直播平台也有近57万人的观看量,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博士、教授、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朱嘉明老师的闭幕演讲《现在:需要重新定义人类生命》。

阅读前先思考:

  • 如何重新定义人类?

  • 如何重新认识生命?

  • 信息与基因技术,会不会带来历史的终结?

先说我今天的题目的目的:

现在需要重新定义人类生命,不等于我们有足够的知识、远见和能力能够重新定义人类生命。

之所以提出这个题目,是希望大家应该意识到,迄今为止的关于人类生命的定义,不是过时,就是过于片面。

所以,我在之后的演讲中,着重清理历史上的人类生命定义,讨论在思考人类新定义时前提、基本方法和框架。

2018年,我认为有「两个人」,不寻常的「人」值得纪念。

一个是鲁迅创造的「狂人」,他今年诞生一百周年,他是典型的精神分裂者,精神分裂不仅继续存在,而且多样化。

第二个是雪莱夫人作品《弗兰肯斯坦》(中文翻译成《科学怪人》)的主角,即「科学怪人」,他已经诞生二百周年。

图片关键词

为了这两个人,我分别写了两篇文章(《狂人日记百年再认识》、《科学怪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何在》,均收录于朱嘉明新书《书话集》中),截取一部分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

推崇这两个「人」,是因为我认为他们代表了后人类的两种典型。

一个代表了后人类的精神状态。

一个代表原生态的人和人造的「人」之间的冲突。

正好触及了后人类的两个基本问题,包括当代和未来人类「生命」的特征,甚至本质。

我还想说,今天上午和下午的发言中,似乎有几个问题并没有尖锐地提出来,而这些问题最终是需要面对的:

第一个问题:人类到底有没有意义?

大家基本认为是有意义的,而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在值得讨论。「意义本身是否有意义」是个极为深刻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如何看待对后机器时代、后人类时代?究竟持乐观还是悲观态度?

在今天的发言中,主流是乐观和喜剧性的态度。但是,悲观和悲剧性的态度是不是更接近未来的演进?

第三个问题,也就所谓终极问题,人类是否还会无限存在下去?

如果有一天人类不存在,我们所有讨论的问题是否还有意义?

图片关键词 

下面,我对我今天PPT加以必要的说明,对PPT没能显示的内容做必要的说明:

一、如何理解这个时代:革命迭加的时代

倒退十年、五年,不会有今天的讨论(后机器和后人类时代)。但是,从现在开始,以「后」字(post)作为为前缀的名词已经爆炸式增长。

使用「后」,意味着的衡量标准已经改变,经典、传统的标准不再适应。

可以说,我们越来越没有能力把后面,即未来的东西说清楚,所以,只能用一个简单的词「后」来概括。

现在,人类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后」,而是一大堆「后」,岂止后机器时代,岂止后人类时代,后工业时代,还应该有后数学、后物理、后生物、后化学时代。

在所谓的各种「后」的时代,包含着一系列的革命:IT/因特网革命、大数据革命、人工智能革命、生命技术革命。

我们面对的不是单个革命,而是革命的集群和总爆发。这样的革命原因比社会革命、政治革命更为深刻和复杂。

我们需要看到:

一方面,所有这些革命都是因人而引发的。

另一方面,人已经阻止不了这些革命,更控制不了这些革命的迭加、革命的集聚和革命的后果。

我们正在和已经失去了对各种革命影响的主动性。

在当下的革命的迭加和迭加的革命冲击下,人类原本引以为自豪的文明,原以为可以永远持续下去的我们,其似乎坚固的基础和完美的体系,已经开始支离破碎。

简言之,我们以为的神圣文明已经被这些革命改变。

图片关键词

我们是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理解后人类,这也是我们现在讨论重新定义人类生命的出发点,不对这样的前提进行区分和理解,就会出现认知的历史性误差。

二、为什么需要重新定义人类生命?

自中世纪末期,文艺复兴时代开始,关于如何定义人类的生命有三条思路:

思路一:通过将人理解为一个过程来解读生命。

从生到死,生命是一个过程。

这里,我会推荐四个作者和四本书,分别代表了14、17、19和20世纪人们对生命的理解。

图片关键词

其一,但丁的《神曲》(1307-1321年)。但丁提出所有人会经历三个阶段,地狱、炼狱和天堂。没有一个人躲得过去。

其二,霍布斯的《利维坦》(1651年),第一部分就是论人,他认为人就是一个机械过程。

其三,歌德的《浮士德》,涉及到肉体和灵魂的关系。你可以出卖肉体也可以交换灵魂。谁也不能说不存在灵魂,只是我们不知道灵魂为何物,在物理上如何体现。

其四,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该书已经提到生命技术,构造了一个未来500年后的世界,就是现在我们开始害怕和恐惧的未来世界。

思路二:通过人的构造解析生命。

这个构造是人想象出来的构造。我为此提及四个人和四本书。

 图片关键词

其一,达尔文的《进化论》(1858年)。现在,达尔文的进化论已经受到极大挑战。例如,太多证据证明我们可能并不是从猴子变来的。

进化论是没有办法被证明的,当然不能说不被证明就不存在。

我对进化论持有开放态度和怀疑立场。人类不是简单的线性式渐进出来的,所有的自然选择都是有条件的。

其二,梅特利《人是机器》(1747年),也是一种想象。我们今天讨论的人和机器的关系,其实在18世纪已经被提出,只是背景大不相同。

其三,理察·道金斯《自私的基因》(1976年),基因可以解释生命,但是,不是解释生命的唯一工具或方法。

这些年来,基因概念极为普及,但是,已经被庸俗化。

其四,福山《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生命技术革命的后果》(2002年)。

福山触及到了人类会变成另外一种人类这个话题,而这种人类是和生物技术革命联系在一起的。

思路三:生命3.0。

麦克斯·泰格马克《生命3.0》(2017年)将人类生命分为了1.0,2.0和3.0三个阶段,现在的人类主体处于2.0阶段,正在向3.0过渡。

事实上,人类生命的演进绝非可以用工业的1.0,2.0和3.0模拟。

例如,即使人类进入3.0阶段,绝不意味着人类已经彻底超越了1.0和2.0。

恰恰相反,人类是在保留1.0和2.0之后的3.0,是1.0+2.0+3.0=6.0,这是人类生命复杂性和的困境所在。

可以用函数 Y=f(x) 关系理解:如果Y是3.0 ,f是刚才提到的革命,x则是1.0。

 图片关键词

在上面所说的三条思路下理解人类生命的状态,人类都难免迷失、不安和惶恐。

请各位看这几张图:

 图片关键词

图一,IgorMorski(波兰超现实主义漫画家)的作品《手机》。

在这里,手机已经是「抱脸虫「。不仅如此,手机甚至是星际争霸中的基本手段。

图二,基因检测,基因编辑技术。

这显然对人类威胁最大。可以随时发生。现在所能限制基因编辑技术的是科学家的道德和良知。

图三,脸书(Facebook)会不会成为利维坦式的数字帝国?其主要创始人扎克伯格不是就是这样帝国的国王。

图四,在大数据状态下,我们最终丧失「隐私权」每个人都处于透明状态,每个人都处于国王新衣状态。

三、重新定义人类生命: 难以超越的基本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理解生命的结构、生命的形态、生命的创造、生命的行为、生命的意识和生命的演化。

在这张PPT中,就如何定义人类生命,提出了十个问题。

 图片关键词

对于这十个问题的理解,人们会有争议。但是,讨论现在和未来的人类生命定义,这十个问题显然是不可以超越的。

先后顺序就代表了我的立场:

  • 自由意志 VS 非自由意愿

  • 个性 VS 趋同

  • 理性 VS 非理性

  • 有机体VS 无机体

  • 真实头脑 VS人工智能

  • 进化 VS 褪化

  • 解构 VS 重构

  • 异化 VS 再异化

  • 科学虚构生命 VS 科学外虚构生命

  • 过程 VS 永恒

现在,我强调这样几点:

其一,在人的自由意志和非自由意愿中,非自由意愿是更强的。

宇宙具有主宰力量,宇宙是有生命的,这个生命强过人类的生命。我是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

其二,人正在走向趋同。

差别越来越小,吃一样的东西,穿一样的衣服,玩一样的手机,想一样的思想。趋同是一种不幸。

其三,人类大脑的是非常有限的。

人类智慧最值得表扬的地方在于,人类承认他们的智慧是非常有限的。

其四,人的肌肉、骨骼,很多都在退化。

其五,科学虚构生命。

比如科幻电影,正在成为改变生命的一种方式,能够抵抗虚构生命的生命正在弱化。

其六,赛博格已经有了。

我们现在需要面对的问题是:

要不要承认人类制造出来的「机器人」最终具有生命和灵魂,超出人类控制,已经是日益清晰的趋势。

我需要对人类生命做了很多想象,如果画一条曲线,纵轴是肉体,横轴是时间,则是一条从右向下的斜线。

传统的,以有机体体现的生命在未来生命的定义中的权重正在不可逆转的下降。

四、结论

我的结论是:人类可以控制自身演变是浪漫的虚幻,人类自身演变能力的丧失是严酷的现实。

讨论人类生命的定义,还是要面对人类的终极问题:

我们到底相不相信人类的永存,相信不相信人类的最后时刻?

我将霍金的形象作为一张PPT,希望各位注意霍金的立场和预言:在500年或者600年之后,今天地球上的人类面临终结。

我想说的是:如果这个终极时刻成立,我们是否已经开始准备迎接这个终极时刻的到来?

现在,关于人类个体生命长度可以延长到100岁,120岁,150岁说法很是流行。对此,我相当保留。

如果换个思维去想象,人的个体生命延长到150岁,会发生五世同堂,婚姻维系120年,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那将是怎样的感觉?那将是怎样的世界?

我最后一张PPT是著名《灭霸无疆》中的一个画面:

所有的生命都变成了虚拟生命,都被奥创存储在一个巨大的超级计算器中。

 图片关键词

我们对生命的定义应该充满想象力。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想象力总是有限的。

所以,我引用易卜生《培尔金特》的一句话:

设想中你只是一颗闪亮的纽扣在世界的背心上,然而扣眼不配。

 图片关键词